在刚刚落幕的2025中国国际时装周(春季)和AW2025北京国际时装周上,融合了中国非遗技艺的时尚服饰成为多个秀场的亮眼明星,贵州、四川、甘肃等地的少数民族服装品牌在T台上大放异彩。承载着丰富的中华优秀非遗文化,传承着智慧的传统技艺,成为当代设计师的灵感之源。非遗与时尚碰撞,古老与现代审美巧妙融合,设计师们也在博大精深的传统非遗中汲取了无限力量,非遗与品牌的融合逐渐从符号堆砌转向文化叙事,向世界自信讲述东方设计之美,以“非遗为魂、环保为根、时尚为桥”,有设计师将千年苗绣、银饰、剪纸、植物染等技艺跨越时空,成为年轻人衣橱中的文化宣言。
●秀场服饰上,设计师阿新大量运用苗族刺绣、侗族刺绣等非遗技艺。
在2025中国国际时装周(春季)和AW2025北京国际时装周上,非遗创新、国潮文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如本季中国国际时装周(春季)中三分之一的发布秀都与非遗相关,设计师们在时装周上将非遗技艺与现代审美巧妙结合。AW2025北京时装周上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的深度对话也成为核心命题。非遗技艺的创新转化、中式美学的国际表达、本土品牌的匠心突围,多场大秀以不同维度诠释了“文化为核,设计破圈”的行业趋势。
●苗族爷爷用犁扛着孙女走上T台。
●少数民族母亲带着孩子走上秀场展示非遗服饰。
呈献苗族刺绣服饰 来自大山孩子登T台
“真正的文化传承从来不是靠资本堆砌的空中楼阁,而是无数普通人用生命温度捂热的火种,那些看似笨拙的坚持里藏着中华民族最珍贵的生存智慧。”此次中国国际时装周之行,贵州设计师阿新(杨春林)做了充足的准备,希望把非遗之美“搬运”到时装周的舞台。
阿新说,苗族孩子一出生,母亲就要为孩子绣一套衣服,由背、肩、袖口、前胸、前后摆片等十几个板块构成,使用平绣、堆绣等多种手工绣技艺。因为工序复杂,加上母亲只有在农闲时才有空绣,所以一件成衣通常需要绣五六年,“这套衣服承载着母亲对孩子的深情,是真正的奢侈品,需要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示。我只是个搬运工,把美从大山搬出来。”
作为“贵州村T”的发起人,阿新不仅让来自大山的45个孩子登上了时装周的秀场T台,还把对贵州非遗的热爱与眷恋融入每一处设计细节。秀场服饰上,阿新大量运用苗族刺绣、侗族刺绣、水族马尾绣、蜡染、银饰等非遗技艺,还将苗族飞歌、苗族古歌、芦笙舞、侗族琵琶歌等贵州特色文化元素巧妙融入其中,既看到贵州的绝美风光,又听到贵州的动人声音,让观众全方位领略贵州的独特魅力。
●贵州省盘州市服装设计师阿迪阿思(浦思)设计的充满彝族少数民族元素的时装。
●设计师让非遗在现代时尚语境中重焕新生。
●身着苗族刺绣服饰的“哪咤”迈着自信步伐走来。
●阿迪阿思设计的时装既有时尚感又充满彝族少数民族元素。
●模特展示由设计师阿迪阿思设计的充满彝族少数民族元素的时装。新华社
●设计师成昊將苗族的鸟图腾进行拓扑变形,在现代秀场舒展羽翼。
T台上,身着苗族刺绣服饰的“哪咤”迈着自信步伐走来,敖丙、齐天大圣等角色随后依次登场,民族服饰与神话IP的奇妙结合,让秀场充满新鲜与感动。阿新说,其中一位小朋友穿着的古老百鸟衣是他曾祖父留下来的,历经120年,承载了几代人的文化记忆。
一件件以非遗为灵感的礼服划过T台,总能听到现场快门声此起彼伏,有观众甚至流下感动的眼泪。这一场场华丽的大秀不仅是非遗时尚觉醒,更展现了中国设计师以衣载道、激活传统文化当代生命力的可能,他们用时尚赋予非遗技艺新生,赋能东方美学的全球表达,更赋构了传统与现代交响的生态图景。
非遗蜡染展翅重 生时尚设计赋涅槃活力
一场以“涅槃”为主题的时装秀在2025中国国际时装周(春季)引发关注。画眉、锦鸡、鹡宇鸟……非遗苗族蜡染技艺传承人、设计师成昊八年深居苗岭钻研非遗文化与技艺革新,将千年蜡染图腾与现代美学熔铸于服饰经纬,苗族的鸟图腾拓扑变形,乘时尚之风在现代秀场舒展羽翼。
在成昊看来,“涅槃”不仅取意凤凰浴火,更源于苗族古歌中鸟图腾的基因密码——丹寨苗人自称“嘎闹”(即鸟的部族),以百鸟衣、蜡染纹记载着蚩尤部落的原始信仰,是祖先与自然契约的密语,是族群在迁徙长路上镌刻的《无字史书》,“每道褶皱都成为连接祖先与现代的媒介,每件衣裳都成为行走的文明火种,在模特转身的瞬间,完成千年文明记忆的触碰,续写未竟的重生史诗。”
为了赋予非遗蜡染“涅槃”的翅膀,成昊扎根贵州八年,与宁航蜡染工坊的画娘共执蜡刀,从蜂蜡流动的物理过程中汲取非遗精髓。成昊以苗族蜡染为核心,通过材质、纹样与色彩的突破性重构,实现非遗技艺的当代转译。
模特演绎的服装在传统棉麻蜡染基础上融入羊绒、羊毛等天然纤维,提升面料保暖性与垂坠感。通过蓝靛草三度浸染工艺,衣料形成深浅渐变的蓝调纹理,既保留植物染色生态属性,又以蓝白对比呼应苗族“山魂水灵”的宇宙观。传统棉麻面料,清新自然,提升衣物舒适感。迭加水晶镶嵌工艺,模仿凤凰羽翼的流光质感,既保留植物染色的生态属性,结合蜡染冰裂纹的天然肌理,让图腾在蓝调布帛上立体化重生。
据介绍,“涅槃”系列亦践行绿色可持续理念,通过蓝靛草天然染色减少化学污染,开发可降解羊毛复合面料,采用“多次浸染”技术降低水耗,将蜡染废料转化为文创教具,形成“生产—教育—再生产”公益循环。成昊更与宁航蜡染工坊合作,以订单式保护传承画娘技艺,并将销售利润反哺苗岭生态修复,构建从文化存续到自然再生的立体体系。
丹红扎“礼”的蓝色精灵 再现蒉染魅力
“阿牛阿呷”品牌聚焦彝族服饰文化传承与发展,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少数民族彝族服饰的千年之美。本季作品从织、染、绣阶段就已精心设计,采用古老的彝族制作“蒉染”技艺,结合彝族阿都服饰的廓形并大量使用阿都女郎的华丽银饰,呈现缤纷的蓝色和大凉山独特的简约的服饰风格。
“阿牛阿呷”本季作品主题为“丹红扎‘礼’的蓝色精灵”,“丹红扎妮”是大凉山布拖阿都服饰中靓丽的色彩搭配,采用古老的植物染将羊毛捻成的线染成蓝色和红色再支撑百褶裙,是布拖彝族女装的代表之一。设计师阿牛阿呷站在当地手艺人的角度去设计,力求源于大山归于大山,将潮流、时尚、市场融在源与归之间,以传统工艺为第一人称讲述手工艺的魅力,展示大凉山布拖“蒉染”与彝族阿都服饰的创新设计,将彝族服饰从地域符号升华为全球共享的文化语言。
●“阿牛阿呷”采用古老的植物染将羊毛捻成的线染成蓝色。
●“阿牛阿呷”作品展示大凉山布拖“蒉染”与彝族服饰设计。
布拖县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南部,是彝族阿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蒉染”技艺正是这片土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布拖蒉染以蓼蓝为原料,通过手艺人灵巧的双手,将彝族的自然崇拜、自然美学融入布料之中。在阿布阿呷看来,每一块蒉染布都是一件艺术品,承载着彝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她希望以非遗为原点,跨越地域与时代的边界,构建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全球的对话桥梁,“让世界看见彝族之美”。
(来源:香港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