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贵州省委统战部
您的位置:首页 » 民族宗教

贵州连续两年举办民族地区旅游讲解员大赛——在守正创新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前更多地停留在概念上,通过这次比赛,加深了理解。”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民族地区旅游讲解员大赛现场,参赛选手刘一畅说。

本次大赛线上共征集参赛视频作品186件,最终经过作品初审、复审和专家评审等环节,评选出6件优秀视频作品及入围线下决赛的30组选手名单。通过线下总决赛,最终评选出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6个,优秀奖15个。

大赛的成功举办,有效推动了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在贵州的实施。

这已是贵州连续两年举办民族地区旅游讲解员大赛。

自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民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的意见》以来,贵州积极响应,迅速贯彻落实,结合民族文化多彩、旅游资源丰富的实际,聚焦“景区讲解员和导游词充分融入和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坚持守正创新,连续两年举办民族地区旅游讲解员大赛,不断深化“以赛促学、以赛促宣、以赛促改、以赛促融”,取得了良好效果。

以赛促学,播撒“爱我中华”的种子

与时俱进抓好学习,是做好新时期旅游促“三交”的重要举措。

在2023年和2024年的民族地区旅游讲解员大赛中,共征集到参赛作品300余件,吸引了省内外300余人参加。

选手们为了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主动深入学习贵州丰富的民族文化、历史背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知识,努力提升自己的讲解水平和应变能力。

有的选手为了更好地介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族马尾刺绣文化,查阅了超过10本相关书籍和资料;有的选手为了提升讲解的生动性,进行了不少于10次的实地演练。

选手们相互竞争的同时也在相互学习,这种氛围促使他们不断超越自我,从各个方面提升自身的专业讲解能力。通过举办旅游讲解员大赛,更加能培养出符合实际需求、展现贵州特色和文化魅力的优秀讲解员。

特别是2024年大赛创新增加了非成人组,收到了来自贵阳市第十八中学、北京师范大学贵安新区附属学校等多所小学、初高中学生的作品。

经过线下激烈角逐,一位来自雷山县的五岁儿童以其精彩的讲解惊艳全场所有观众和评委,最终获得非成人组一等奖。小朋友通过参加这种赛事活动,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和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故事深深埋进心灵深处、沁润童心。

以赛促宣,提升贵州知名度和美誉度

以赛事助力形象传播,是提高区域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2024年3月启动第二届民族地区旅游讲解员大赛以来,引起了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征集到了中国传媒大学、河海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多所高校学生和社会各界旅游爱好者参赛作品186件,每一件作品都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充分展示贵州民族文化,讲述贵州民族团结故事。

大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两年来,参赛线上作品视频点击量破百万,线下总决赛吸引全国各地游客驻足观看量达万人,其中2023年获奖优秀作品线上发布后视频点击量更是超过200万人,2024年线上优秀作品视频点击量目前达800万余人,让更多人了解贵州各族群众一直以来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历史事实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魅力,扩大多彩贵州民族团结进步的广泛传播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贵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以赛促改,层层把关和引导

目标是奋斗方向,问题是时代声音。

“两年来,大赛的举办让我们看到了当前旅游讲解行业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引发对培训体系、选拔机制等方面的反思和改进。”

组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对参赛选手的初赛作品分析,发现部分讲解员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的了解深度不够,大多都是就景区讲解景点,没有深挖民族团结、红色基因等丰富内容内涵。

为了积极引导树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两年的大赛中,组委会特别设置大赛要求,在预选阶段,参赛人员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参加比赛,评审专家通过线上观看的方式进行评分、初审,选出最终进入决赛的参赛者。

在决赛阶段,组委会组织专家再次对决赛作品进行审核,对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导向不明显的作品反馈修改意见,待完善后方能进入现场决赛,最后由评审专家现场评分,评选出优秀作品。

通过层层把关和引导,逐步加强讲解员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认识,让旅游讲解工作能更好地服务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以赛促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以赛事为媒,引导各族群众在参与各类体育赛事活动中有形交往、有感交流、有效交融,是贵州举办民族地区旅游讲解员大赛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效。

两年的大赛中,来自省内外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参赛选手汇聚一堂,共同竞争与学习,他们在展示各自民族特色和文化的同时,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不断促进交往交流交融。

“这届大赛,参赛选手水平高、主题鲜明,从侧面反映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教育逐步深入人心。”贵州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民族学与历史学院院长董强表示。

特别是通过赛前培训、赛中审核,让所有参赛作品充分融入和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后,通过现场比赛和线上传播,让各族群众在相互学习、相互欣赏中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更好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来源:贵州民族报)

上一篇:
下一篇: